第三十章 我不上,谁上啊!(2/2)
这不代表着仁义,或者它代表汉家天子表面的仁义。
这种仁义,亦是一种冠冕堂皇的手段,亦是服务于权谋,毕竟刘宏的目的是掌权,是要民众和士兵们的拥护。
以民众为根基,以士卒为筋骨,这样,刘宏才能将士人和地主拉下马。
本质上,还是阶级斗争。
还是那句话,刘宏对士人没有偏见,但是他认为的士人,掌握着政治资源,应当服务于国、服务于民,而不是仅仅为家。
地主?
刘宏的意见倒是很大。
这个群体,用不了多久,刘宏就会对他们动手。
毕竟他们控制了太多的生产资料了,以至于平民无法正常的生存,这样的地主,必须要改一改了。
当然,时间不是现在。
值此不太平稳的时间节点,刘宏得废掉州牧制,使征伐大权重归于中央;并且削减外戚、士人的部分权利,加强皇帝的权力,才能进行更深彻的改革。
这条路,难。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一不小心,可能就有倾覆之危。
但是刘宏身在天子位,必须这么做。
如果他不做,历史的车轮还会照旧行进着,继续走向原本的道路。
在穿越之前,刘宏曾看过一篇文章,关于中国古代中古时期的统治阶层成分分析。
简单来说,作者把当官的分为三种出身:士族、小姓、寒素。
这三个出身:高门大阀、寒门、黔首,不用多说,懂的人自然懂。
文章指出:在汉时末年,士族加小姓与寒素的比例相当,大概是50%:50%;而到了曹魏,士族加小姓比寒素,比例在65%:35%;至于两晋…当官的士族(不算小姓),最高占到了80%,而寒素,最低只占到1.8%。
寒素,几无立锥之地。
再后来…
若非有雄主出现,汉人几乎被胡人按在地上摩擦。
这真的是打不过吗?
…
从汉末到两晋,统治阶级的成分变化,很直观。直观的能看出来,士族和正在逐步垄断着统治阶层。
确实,刘宏不否认,相比较于寒素和小姓,有知识传承和家学渊源的士族,普遍更有才能。
但是…但是!
这不能改变那就是一个畸形的时代。
阶级固化,寒素哪怕再天资卓绝,再努力也无出头之地。
如此,便是断了华夏民族锐意进取的核心精神。
这,才是自汉朝以后,汉人总被胡人摩擦的原因。
……
倘若按照正常时间线,刘宏死了,乱世接踵而至。
诸侯混战、生民凋零、十不存一。
这,真的是波澜壮阔的时代吗?
不,刘宏只觉得之后的时代黑暗。
刘宏不愿意看到,象征着最强盛的时代,逐步走向衰亡,亦不愿看到汉人在将来被异族蹂躏,更不愿看到汉家儿郎失去积极进取的心。
所以,刘宏必须站出来。
他不上,没人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