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冥河传承 > 第一千二百九十五、六章 渡天人第四衰

第一千二百九十五、六章 渡天人第四衰(1/2)

目录

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渡天人第四衰(上)

杨盘的各项属性包括大道感悟都达到了当前修为的极限,这样的情况下渡第四次衰劫尚且有一种差点就崩溃的危险,更别说其他三劫天仙渡天人第四衰的情况了。

也难怪渡这一劫,有八成以上的三劫天仙陨落于此。

实在是太恐怖了。

时刻挣扎在生死边缘,头顶一口铡刀,悬于颈口不到三公分,稍微晃一晃便可能落下来,然后脑袋搬家,那种感觉绝对不是任何人想要去尝试的。

第一波衰劫反噬,便抽取了近十亿年的寿元,自身的洞天都有一种承受不起的感觉。

一个世界的寿元都承受不起寿元之衰的反噬,不是一般的恐怖。

幸好有渡劫大阵的帮助,挺过了第一波反噬之后,反噬的力量开始缓解,但寿元依然在以每分钟十万年的速度在消耗着。

真的是伤不起啊。

哪怕杨盘有一个洞天世界去扛,也扛不了太久的。

杨盘开始沉下心来去参悟杀戮大道的玄奥。

要扛过这一劫,只能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说白了,就是用足够强大的大道之力去抵抗衰劫反噬,扛过去了就是赢,扛不过去便是死。

渡劫大阵只能够延缓衰劫,而不能减少衰劫,衰劫的总量是不会变多或变少的。

所以,能不能抵抗衰劫才是渡劫的真正决定因素。

在生死边缘,杨盘还要坚定道心去感悟大道,这种在死亡边缘线来回作死的操作,才是最考验修士道心之处。

稍不注意,情绪的一个波动便可能前功尽弃,一脚踏入地狱。

所以,许多修士修的都是无情道或是忘情道,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为了大道,他们可以放弃一切。

以断红尘的方式修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多数修士都是这么干的,断了自己心中所有的念想,才能专心于大道。

可实际上,真正能够攀登顶峰的修士,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

―――――――――――――-

杨盘在疯狂地汲取大道的感悟,大道的反噬,同样也大道向反噬者公开自己神秘面纱的时候。

把握住这个机会,便能够悟得更多的大道玄奥,收获更大。

杨盘便把握住这个机会,疯狂汲取新的大道玄奥。

将自身对大道的理解缓慢地提升着。

寿元之衰的反噬仍然在持续,杨盘自身的寿元在一千年一千年地减少着。

天仙寿于天齐,那是指一个洞天世界几十亿年的存在时间。

说白了,其实天仙也有寿元,不过这个寿元实在太漫长了,长达几十亿年!

要知道,主世界开辟到现在也不过几百万年,几十亿年的时间,实在是长得不可思议。

寿元之衰反噬的正是这个,寿元要是撑不过,那便是死亡。

时间一晃就过了五十年。

此时的杨盘已经被吞噬掉近三十亿年的寿元,杨盘所开辟的洞天世界已经快要进入尾声阶段,也就是说,杨盘自身的寿元已经所剩不多了,最多还剩下几亿年而已。

再这样下去,杨盘说不定真可能陨落在这天人第四衰之下。

闭眼五十年,专心感悟大道的杨盘,终于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醒来。

一股神秘的力量从杨盘的元神深处爆发出来。

这股力量对上了寿元之衰的反噬力量。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这股力量竟然抵抗住了反噬之力,衰劫的力量被挡住了,杨盘的寿元从原来不停消耗的状态之中,消停了下来。

衰劫的力量就仿佛洪水,而这股神秘的力量就好像一堵堤坝一样,挡住了洪水,让它不能再肆意肆虐了。

双方僵持在这里,谁也不相让。

杨盘没有理会,分出了一半的心思继续参悟大道玄奥。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七十年八十年……

眨眼间,两百四十年过去了。

“堤坝”很好地屡行着它的职责,将衰劫反噬的力量牢牢地挡住,杨盘的寿元也不再流逝。

―――――――――――――-

寿元不再流逝,便是最大的成功,现在的杨盘只等到衰劫的力量彻底耗尽,就等于渡过了天人第四衰。

看上去好像很容易,可实际上要不是杨盘及时领悟了最关键的一点,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话,恐怕现在早就控制不住寿元的流逝,寿元耗尽而亡了。

这种死亡方式才是天仙的悲哀。

死得最憋屈的一种死法。

已经修得长生的天仙,四维生命体,寿与天齐的存在,结果却死于寿元耗尽。

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

想一想,八成以上的三劫天仙都死在这一劫,是对他们万年修行的讽刺。

主世界便是以天人五衰作为筛子,来筛选出强大精英的修士。

杨盘所布的渡劫大阵,便是将衰劫的时间从短时间延缓为五百年。

现在已经过了近三百年。

衰劫反噬的力量,随着时间在不断地堆积。

杨盘也在不断地加固堤坝。

这是一场矛与盾的比拼。

杨盘从大道之中感悟玄奥,从大道之中借来足够的力量来修筑“堤坝”。

这是元神大道的奥义。

以自身智慧撬动天地之力来为自己当助力。

眨眼间,最后的两百年也过去了,衰劫已达尾声,再过不久,天人第四衰便会结束。

杨盘盘坐于阵中,无喜无悲,不以衰劫结束而喜,也不以寿元耗尽而悲。

杨盘的一颗道心也越加坚不可摧。

从上品金丹到如今,历经诸般劫难,走到今天,也是不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