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将计就将(1/2)
(新的一年就要到了,祝大家新春佳节,身体健康,工作顺心,万事如意,马年吉祥!)
幽州城下,沙陀军郭崇韬的中军大营,李存信献破幽州上中下三策。本来郭崇韬并不相信李存信能有什么破城好办法,不过听完之后,却是大出所料。
李存信的破幽州三策,下策是夜晚派兵马鼓燥,佯做攻城,然后暗中择一批精锐勇士,学习秦军中的特种作战办法。大部队夜晚佯攻掩护,小股精锐偷偷潜入城中,然后想办法夺取城门,引大军入城。
这条计策虽有东施效颦之举,但也并非一无是处。
而他的中策,则是采用地道战术。暗派精通挖掘之术的士兵工匠,夜晚偷偷挖地道,直接挖入幽州城中。比起下策来,这条计策比较中稳,但需要不少时间,工程量不小。优势也有不少,地道战术,有极大的机会可以绕过坚固高大的幽州城池。只要有一条地道挖成功,事情就有很大的成功机会。特别是眼下军中,还有一位大师级的挖大道大师。原卢龙军莫州刺史、定霸都指挥使刘仁恭,外号刘窟头,祖上盗墓贼出身,家传挖地道手艺。当初在李茂勋手下从军,就在一次战斗中,用他社会的地道术挖入了对方的城中,直接取得战斗的胜利。
刘仁恭上次被李全忠摆了一道,被迫逃到了李克用帐下。眼下正率着定霸都三千精骑随在郭崇韬的营中。有这样一位专业的人员,地道战术更多了几份可行性。
不过这还不是李存信最后的一个计划。
他的上策是寻找内应,里应外合。
李存信当时说到这上策时,也是一脸得意,自信满满。
“刘将军为卢龙大将,多次驻于幽州城中。虽然如今不在城中,但据某所知,刘将军依然和幽州城中不少的军官和大族等有联系。某听说,原刘岳手下的银葫禄军使王思同与银鞍军使李承约二人与刘将军关系很近。此二人,在上次刘将军与刘燕争夺幽州时,坚定站在刘将军的这一边。只不过,可惜最后李全忠突然黄雀在后,刘将军被人摘了桃子。”
银葫芦军使王思同与银鞍军使李承约,都是刘岳部下,但说起来,这二人其实也都是卢龙军的军头。军阀割据的如今,这些掌控着军队的大小军头,谈不上对某人的绝对忠诚,几乎都是随风倒,有奶便是娘。李茂勋做节帅了,他们就表示服从,刘岳上位了,他们也臣服,等到刘岳死了,他们又和刘仁恭搭上了线。李全忠插一脚进来,赶走了刘仁恭,结果,他们现在又倒向了李全忠。
虽然幽州城换了数位主人,但这些小一号的实权军头们,地位却没多少变化。就算李全忠心里并不完全信任他们,可也无法就除掉他们。
现在幽州城中李匡威的两万人中,几乎有半数以上是原来的卢龙军各军。其中就包括王思同和李承约这两个和刘仁恭关系很密切的将领。
李存信的上策就是让刘仁恭派心腹可靠之人秘密潜入幽州,重新联络上他原来的盟友王思同和李承约二人。让他们想办法在城内制作混乱,以此吸引城中注意,甚至是直接帮忙打开城门,引他们入城。王思同和李承约都是实权将领,手中有兵有人,只要他们肯内应,这件事情成功性极大。
刘仁恭现在人在屋檐下,有些凄惨。上次谋夺卢龙帅位,功亏一匮,最后好不容易逃离幽州,却只剩下了数千人马。如今身边,只剩下了区区三千骑而已。这点力量,想要卷土重来太难了。投奔李克用后,他表现的也一直十分低调顺从。对于李存信和郭崇韬二人的提议,刘仁恭没有犹豫,很快就应承下来,立即安排了心腹想办法潜入幽州。
要想把一支部队送入幽州城很难,但周长十几里的城池,送个把人潜入,却并非办不到。
幽州城,内城牙城中。
这座比幽州外城罗城更加坚固高大的内城,此时已经完全被秦军接管。原来李匡威和卢龙军兵马都撤到外城中驻扎,牙城中,正秘密驻扎着一支秦军精锐,金甲胜捷军以及黑旗军。两支骑军都是从淮河出海,然后坐般直到登州,再到幽州。一路上打着粮草运输船的幌子,秘密的进入幽州城,最后驻于牙城。
表面上,这支部队如今以辽西侯刘寻统领,以巨鹿侯李存孝为副。但实际上,李璟也跟随着这支兵马秘密进入了幽州,只不过他以金甲胜捷军的一名实习参谋的身份入城。
有了这两支精锐骑军入城,再有了李匡筹带来的李全忠兵符印信,事情没什么曲折意外。正满心忧惧的李匡威立即将牙城让给了李璟,连他手下的两万人马的指挥调动权,也暂时交给了刘寻。
有三万兵马在城中,秦军已经迅速的接管了整个幽州。
夜晚,牙城帅府节堂,只有秦军内部高级军官聚事。
刘寻铠甲不离身,脸色肃然,向李璟禀报道:“一切都已经如大王吩咐安排布置,牙城完全掌控在我们手中,外城罗城也由李匡威、李匡筹兄弟二人带来的义武军所掌控。原来的卢龙军各营,都安排了兵马严密监视之中。一旦他们有异动,我们能里除了快的时间内荡灭他们。此外,裴宥都督,郭镇山军主、郭镇海军主、高顺励军主等诸位将军,正按计划,从顺、檀、蓟、平、莫、沧六个方向向幽州进军,预计三天之后就可以接管幽州各县城,到达幽州城下,将城外的郭崇韬一网罩住。”
李璟点了点头,很是满意。他这次千里迢迢,一路从淮南乘船赶到河北,可是所图甚大。郭崇韬,只是一道开胃小菜。
“李匡威兄弟来找了弟子数次,希望我们能早日发兵南下,救援易州。”刘寻又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