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光下的旅程(1/2)
大环形山地区:位于月球正面中心以南、中央环形山区以东。坑坑洼洼地密布被撞击出来的环形山。许多环形山都很大,其中甚至有月球上最大的一座。北方,有些环形山在撞击后碎裂,形成雨海。除了一些环形山底部之外,几乎到处都崎岖不平。大部分环形山都有陡坡,大多在十到十二度之间;有些环形山底部则近乎平地。
着陆与活动:由于地表崎岖,到处是斜坡,着陆的难度通常都十分高;在某些环形山底部的平地,难度则比较低。活动几乎可及于任何范围,但路线必须有所选择。在某些环形山底部的平地,比较容易进行活动。
建设:由于到处是斜坡和地质松散的大面积区域,一般而言都相当困难。在某些环形山底部,挖掘熔岩的难度很高。
第谷:月海形成期之后出现的环形山,直径五十四英里,坑口高出周围地面七千九百英尺;底深一万二千英尺。拥有全月球最突出的辐射状纹路,有些辐射纹延展超过五百英里。
(摘自《工程人员月球表面特别研究》,陆军本部工兵署,美国地质学调查,华盛顿,1961年。)
现在,活动实验室以五十英里时速横越布满环形山的平原,看来像个架在八座弹性轮上的、超大尺寸的拖车。当然事实远不止如此,这是个自给自足的活动基地,可以容纳二十个人在里面工作、生活好几个星期。真正说起来,它可以算是艘行走于陆地上的宇宙飞船,紧急情况时,甚至可以起飞。遇到断层和裂谷太大或太陡,没法绕道或下去的时候,可以利用底盘的喷射设备跃过障碍。
弗洛伊德盯着窗外,看到延伸在前方的是一条形状很清楚的轨迹,那是几十辆交通工具在脆薄的月球地面所压出的一条带状道路。沿着这条轨迹,每隔一段距离立着一根高高细细的杆子,顶部都装有一个闪灯。从克拉维斯基地到ta-1这趟两百英里长的旅途上,就算是夜里,离日出还有好几个小时,要迷路也不太容易。
和新墨西哥州或是科罗拉多州高原比起来,这里头顶的星星多是多了许多,亮度则不见得亮多少。不过,一片黑漆的天空里,有两样东西打破了错以为是在地球的幻觉。首先是地球本身,像一个灿烂的标志,挂在北方地平线的上空。从那巨大的半个圆球泄下的光,远比满月的光还要亮上几十倍,整个地面因而覆盖了一片冷冷的青色磷光。
空中第二个特异的景象,是一道往东方天际斜射而上,倒锥形的珍珠色微弱光晕。越近地平线的部分,亮度越强,意味着地平线后方藏有烈焰,除了在日全食的那些短短时刻,这种淡淡的天上光华是地球上的人没法看到的。这就是日冕,通报月球上的日出即将到来,不要多久,太阳就要袭上这片沉睡的地面了。
虽然跟哈佛森和麦考斯一起坐在驾驶席正下方的观测室里,弗洛伊德发现自己的思绪正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刚才在他面前展开的那道三百万年宽的时光鸿沟;就和任何具备科学素养的人一样,要他思考更长的时间区隔也没什么不习惯的。不过,那只限于星辰之运行,以及没有生命存在的宇宙缓慢循环。其中不包括心灵或心智的活动——在那久远的时间里,没有任何触动感觉的事物。
三百万年!有史以来,历朝君王,兴衰悲喜所构成的无穷长河,在这段惊人的时间跨幅里,占了区区不过千分之一而已。当这个漆黑的谜小心翼翼地埋在这里,埋在月球上这个最光亮也最壮观的环形山下的时候,不光是人类,今天存活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动物,都根本尚未诞生。
麦考斯博士百分之百地肯定这是埋下去的,并且是刻意埋下去的。“起初,”他这么说,“我宁可希望这个东西可能是某个地底构造的标志,不过我们最新挖掘的结果已经打消了这种可能。它坐落在一大片相同黑色质地的平台上,下方则是没有挖动过的岩石。设计这个东西的……生物,希望这个东西能固定在那里,除非发生大地震。它是为了永恒存在而建造的。”
麦考斯的语气,兴奋中带着怅然。弗洛伊德大有同感。终于,人类最久远的问题之一,有了答案。这个证物打破了所有的疑惑,显示宇宙出现的绝非仅有人类一种智慧生物而已。不过,知道了这一点,再想到绵延无垠的时间,又会有种心痛的感觉。不论打这里经过的是什么,人类都已经与之错过了十万代了。弗洛伊德告诉自己,也许这样也好。只是,我们本来可以从这些生物身上学到多少东西啊——我们祖先还活在树上的时候,人家已经可以横越太空了呢!
月球上的地平线,近得很诡异。再前进了几百码之后,地平线就出现了一块指示牌。牌子下是一个帐篷形的建筑,上面铺满闪亮的银箔,显然是为了防御白昼的酷热。巴士驶过去的时候,弗洛伊德得以趁着明亮的地球光看清牌子上的字:
三号紧急补给站
二十公斤液态氧
十公斤水
二十个k四型食物包
一个b型工具箱
一套维修工作服
!电话!
“你有没有这么想过,”弗洛伊德指着窗外问道,“那个东西会不会是哪个探险队留下来的窖藏补给,但他们再也没回来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