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青春 > 回到2002当医生 > 229 目标(上)

229 目标(上)(2/2)

目录

这一切都在周从文的意料之中,但李庆华却小心谨慎的复查了几个片子,而且病理回报是癌前病变,他还问病理科借了切片送去帝都找专家再看一遍。

最后确定自己是癌前病变,治疗及时,而且几乎没受到多余的伤害时,李庆华整个人都飞扬起来。

死里逃生,碰巧走出了一片可能存在的新天地。

……

李庆华出院后的第二天就正常来医院上班,没有在家泡一段时间的病号。

“从文,从前科里的慢诊手术都是怎么来的”李庆华闲得无聊,和周从文了解情况。

其实李庆华基本都知道,之所以多问两句是担心有疏漏。

“基本都是王成发老家的熟人。”周从文实话实说。

“人民医院压的挺狠啊。”

“嗯,毕竟是全市最大、最老、技术力量最强的医院,市民都相信人民医院。说起看病,第一个念头就是去那面,所以三院胸科还主要以急诊手术为主。”

李庆华桌子上放着一张病历纸,他轻轻敲了敲,“从文,这个数可是真难看啊。”

周从文一早就看见李庆华统计的数据,估计是他术前去病案室一本病历一本病历翻出来的。这人做事情太用心,从小处徐徐入手,细致入微。

三院去年慢诊手术做了9台,一年的时间做了不到两位数的手术,今年也好不到哪去。院里面对胸外科的定位是能做急诊就行,全部力量都放在妇产、神经内外、循环等几个科室上。

说起来也挺丢人的,一家医院的外科科室,一年做不到两位数的慢诊手术,只能说聊胜于无。

“从文,那时候你跟我说手术量要超过人民医院,我觉得很难。”李庆华沉声说道。

“是一年之内。”周从文笑了,补充了一句。

“你确定么”

“只要能把体检推动起来,手术量肯定不是问题。”

李庆华没多说话,而是看着纸上面写的数字出身。硕大的一个“9”字,是那么的刺眼。

周从文也没说话,而是静静的看着李庆华。

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张嘴喊一个大目标,这种事儿谁都会。但是难点在于怎么落实下去,落实这个词里蕴含着几多辛苦、几多波折。

“主任。”

“嗯”李庆华侧头看周从文。

“假如,我说是假如。”

“你说。”

“假如你同事要是做手术,问你的话你怎么说”周从文问道。

李庆华一怔。

人民医院还有两位医生诊断了肺小结节,但对做不做手术一直犹豫不决。

周从文直接问到这件事儿上。

“我……肯定建议做胸腔镜,亲身经历么。”

关上门说话,李庆华没有遮遮掩掩,而是实话实说。

“最开始肯定很难,但凡事总是怕比较。推动起来,以后就好说多了。我觉得入手的话,要两面下手。一面是体检,这是长期任务;另一点是人民医院的那两名医生的手术。”

釜底抽薪李庆华听完周从文这么说,脑海里闪出来的这么一个念头。

不过周从文的建议的确不错,自己已经调到三院,选择找陈厚坤陈教授做胸腔镜手术没有人民医院其他医生来这儿做手术分量重。

里面的种种利害关系李庆华瞬间捋的清清楚楚。

但真要李庆华和其他两个同事说明情况,来三院做手术,他还下不了这个决心。毕竟要是这么一说,他和祝军之间的关系就彻底破碎了。

他的手指轻轻点在办公桌上,咚咚咚的声音像是啄木鸟在啄树干里的虫子。

周从文只提醒了一句,他觉得已经够了。

和聪明人说话省心,相信李庆华知道怎么做。外面的各种事儿、各种应酬李庆华比较在行,自己懒得去应对。

李庆华足足想了十分钟,忽然展颜一笑,“从文,下午我要和李院长汇报工作。对了,前几天和主管临床的高院长说了这事儿,我的牛皮已经吹出去了,三年之内手术量、主要是慢诊手术数量超越人民医院。”

“只要上心,这是必然的。”周从文很肯定的说道。

“那好。”李庆华笑了笑。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又吐出去,“我去和李院长汇报工作,争取院里面的支持。”

“人员!记得要人。”周从文强调道。

人多好干活,周从文对急诊厌恶至极,但科里人要是不够的话他必须参加值班。这也是周从文的私心,拒绝急诊,珍爱生命。

“要那么多人干什么”李庆华不解,“哈哈哈,从文,你是担心手术量来的太快不会的不会的,三年之内能把手术量提到一个月10台以上就不错了。”

周从文笑而不语。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